【關節響警號】認清脊椎關節病變 及早治療免受折磨

特約

發布時間: 2022/10/24 00:00

分享:

分享:

腰痠背痛,經常被視為都市病或老人病,但如果發病時不到四十歲,或休息後痛楚情況持續不減,便不能掉以輕心。關節和腰部疼痛僵硬,可能跟疲勞和年紀無關,而是風濕病的警號。

風濕病有多種成因和種類,其中脊椎關節病變經常被誤解以致錯過黃金治療期,患者不但飽受痛症困擾,嚴重者甚至出現關節鈣化。脊椎關節病變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由於患者的免疫系統太強,錯誤攻擊關節或其他器官,導致持續發炎。最常受影響的部位是腰椎和骶髂關節,因此病人往往因腰背痛而到骨科或其他專科求診,及後經過多番診斷或轉介才發現是免疫系統出現問題所引致的風濕病。

分清勞損還是發炎

脊椎關節病變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影響中軸腰椎的強直性關節炎,主要影響脊柱及骶髂關節等部位;另一類是周邊性脊椎關節炎,影響脊柱以外的關節,或引致其他器官發炎,例如腸道,眼睛及皮膚。根據香港的情況統計,患者主要為年輕男性,大部分病發時介乎十多至四十多歲。

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黃佩茵表示,要及早對症下藥,先要認清痛楚是源自勞損還是發炎,「發炎性的痛楚,通常在長時間靜止,例如睡醒後會感到僵硬及疼痛,要稍為活動才得以紓緩;相反,勞損或退化性關節炎在休息後痛楚會減輕,但活動後則愈來愈痛。」

把握治療黃金期

以往坊間對此病變的認知不足,患者經常忽略病情,黃佩茵醫生指若病人持續三個月或以上感到腰背痛楚及僵硬,便應考慮盡快求診。「近十年來,醫學界對此病症的診斷方式大有進步,透過基因檢測、磁力共振都能準確斷症。」

某些情況下,身體其他器官會先受攻擊,例如有人會眼睛發炎,「這些病人通常先接觸眼科醫生,如發炎情況太頻密,眼科醫生會提議進行基因測試,因部分患有此症的病人,先天帶有HLA-B27基因。」此外,有患者可能出現腸炎、腸出血、銀屑病等,由於症狀複雜,病人如有懷疑應盡早接受進一步診斷。「一般關節侵蝕、融合及腰椎之間韌帶變硬引致相連等病變會在三至七年後才出現,研究指出如能及早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否則關節出現骨骼鈣化、增生時已難以逆轉,不但影響活動能力,嚴重者更會干擾其他器官正常運作。」

重拾正常生活

年僅二十多歲的陳小姐(化名)是周邊性脊椎關節炎患者,手腕關節不能屈曲,日常生活大受影響。後來她獲轉介至風濕科,黃醫生開了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預計半年後病情會有明顯改善,然而半年過去,陳小姐的病情仍未受控。「我們深入了解後,發現病人以為自己的病難以治癒,一直沒有定時服藥,於是安排她照超聲波,向她講解關節的情況不算太差,只要耐心醫治仍有機會逆轉。」最終病人重拾對治療的信心,按時服藥,待病情受控後更可停藥及懷孕,產後亦能親自照顧寶寶。

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黃佩茵指脊椎關節病變患者如在治療黃金期內求診,可以藉着藥物治療減輕痛楚,更可能逆轉病情。

黃佩茵醫生指出,像陳小姐般能穩定控制病情的情況絕不罕見,「目前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除了非類固醇的止痛藥外,我們會利用一些抗風濕藥去調節免疫系統,一般連續服用三個月至半年已可見效果。」如病情較為嚴重,可採用注射式的生物製劑抑制患者體內導致發炎的因子,「生物製劑的療效顯著,用藥一至兩個月左右已有成效,近年醫學界正研究及推出口服JAK抑制劑,相信也能有效幫助病人控制發炎情況。」

脊椎關節病變的成因仍待考究,但有文獻顯示吸煙、飲食不均衡、腸道益生菌不平衡等因素或會誘發此病,黃醫生建議患者多做瑜伽、太極及柔軟體操等伸展運動。另外,游泳也有助關節的靈活性。「隨着醫學上對此病更多的了解及更多有效的藥物例如生物製劑的出現,患者的情況及生活質素可以得到明顯改善,只要保持適量運動、健康飲食及良好生活習慣,大部分病人都能重過正常生活。」

不少人誤以為腰背痛是常見的都市病,忽略了可能是脊椎關節病變的症狀,如一直未能對症下藥,或導致關節變形,甚至影響身體不同器官。

以上資料由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黃佩茵提供